中共汕頭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是汕頭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科學制定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五年規劃,對於汕頭市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我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作出貢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汕頭市委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屆五次、六次全會部署,對制定汕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汕頭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基礎和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汕頭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進步。“十二五”時期,是夯實基礎、持續向好、拉開振興發展序幕的五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汕頭市認真貫徹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解放思想,堅定發展信心,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有效應對挑戰,經濟實力跨上新臺階,民生事業長足發展,依法治市紮實推進,黨的建設取得新的成效,為“十三五”時期繼續前進創造瞭條件、奠定瞭堅實基礎。回顧“十二五”時期,汕頭市發展勢頭持續向好。從“十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明顯低於全國全省水平,到“十一五”期間與全國全省水平較為接近,再到“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9.4%,高於全國全省水平,是一個戰勝挑戰、持續向好的過程。固定資產投資率長期偏低的情況得到根本性改變,“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08.60億元,年均增長34.6%,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結構不斷優化,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傢,新增A股上市企業9傢,總數達到25傢,在資本市場上形成“汕頭板塊”。城市地位獲得戰略性提升。大力弘揚特區精神,敢想敢試,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國傢新時期改革開放的重點地區。經濟特區范圍擴大至全市,國務院批復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成為國傢“一帶一路”戰略平臺,列入全國5個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地區之一。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落戶汕頭,成為我省對外開放新亮點。民政改革創新綜合觀察點建設和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城鄉土地生態利用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地方政府及工作部門縱向權責清單試點等國傢級、省級改革試點深入推進。文化強市加快建設,城市形象有效提升。交通設施明顯改觀。率先在全省啟動交通建設大會戰,累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超170億元,汕揭高速、廈深鐵路、南澳大橋建成通車,汕湛、潮惠、揭惠、潮汕環線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廣澳深水港二期工程和廣梅汕鐵路龍湖南至汕頭段增建二線及廈深鐵路聯絡線、蘇埃通道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一批國道、省道和市政道路改造順利完成。擴容提質全方位鋪開。《汕頭市城市戰略發展規劃》獲國際規劃學界最高獎;東海岸新城填海工程全面完成,新增陸域面積約19平方公裡;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50平方公裡以上。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市容市貌明顯改善,保持國傢衛生城市稱號。生態環保紮實推進。建成一批國傢級、省級、市級生態示范區。重點領域污染整治效果明顯,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等環保設施加快建設,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二)“十三五”時期汕頭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轉型升級邁出重大步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汕頭市的發展基礎和態勢面臨重大轉機,進入持續上升的良性發展軌道。長期制約汕頭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難題得以破解,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升溫,社會消費需求持續旺盛;國傢級改革開放平臺——華僑試驗區提供瞭發展新載體,中以合作排頭兵——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帶來瞭產業新契機,“互聯網 ”創造的新產業新業態給善於創新的汕頭人更多機遇,為汕頭市破解人多地少困局,創新發展道路帶來瞭更多機會,“十三五”時期必將迎來全面振興發展的新局面。同時,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集聚發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進入攻堅階段,守住生態環境和社會穩定“兩條底線”的壓力較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們必須強化責任擔當,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搶抓機遇,奮發有為,以新的發展理念應對困難和挑戰,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十三五”時期汕頭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圍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按照創新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現代化港口城市、粵東中心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謀劃建設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區域性交通航運、科教創新、商貿物流和金融服務中心,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作出應有貢獻。

(二)“十三五”時期汕頭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人民主體,共建共享。堅持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發展為瞭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創新引領,提質增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貫穿到一切工作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創新投資方式,保持投資增長速度,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短板,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在經濟新常態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改革創新和擴大開放相互促進,以改革促開放、促發展、促創新,繼續先行先試,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進一步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實施開放帶動,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安全穩定的開放發展新格局。依托華僑試驗區和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協調統籌,四化同步。促進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在增強城市發展硬實力的同時註重提升城市軟實力,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不台中月子中心斷提升發展整體性。

——綠色低碳,環境友好。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強源頭治理和長效機制建設,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高標準打造生態化、低碳化、綠色化的宜居宜業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幸福汕頭建設,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依法治市,社會和諧。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設法治經濟、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黨委領導,政治保證。切實加強各級黨組織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確保汕頭市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航道破浪前進。

(三)“十三五”時期汕頭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條件和趨勢,汕頭市“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是:

——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接省“十三五”規劃目標體系,加快推進汕頭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工作。“十三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達到9%左右,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爭提前兩年實現中央提出的“兩個翻一番”目標。中心城區和非中心城區發展差距、城鄉差距明顯縮小,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全市城市化水平達81.8%,中心城區城市化水平達到95.5%。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民生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力爭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完成扶貧開發任務。

——城市集聚服務功能明顯增強。深度融入國傢“一帶一路”戰略,基本形成“兩大平臺、四個中心”的城市功能格局,即推動華僑試驗區建成國傢級改革開放平臺,謀劃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建成國傢級創新發展平臺,打造區域性交通航運、科教創新、商貿物流、金融服務“四個中心”,鞏固和發展粵東中心城市地位,引領汕潮揭城市群振興發展。

——體制機制活力明顯增強。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激發體制機制新活力。

——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優化產業結構,力爭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有較大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R D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不斷提高。爭取成為國傢、省“知名品牌示范區”和“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綠色低碳成效明顯增強。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水平處於全省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逐年下降。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跨越發展,重點污染地區環境得到有效治理。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濕地和海洋海岸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生態公益林面積穩定在56萬畝以上。低碳發展和生活理念不斷鞏固,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建立完善。

??三、堅持創新發展,推動發展提質增效

??創新是汕頭經濟特區的靈魂和血脈,必須培育發展新動力,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開拓發展新空間,加快建設粵東中心城市。

??(一)優化發展動力結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優化配置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堅持改革引領,著力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牽引作用,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和重要支撐作用,積極推進汕頭大學和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建設,依托高校、試驗區、合作區優勢對接轉化全球科技資源,促進產業、科技、金融協同創新發展。

??堅持投資拉動,把擴大投資與補齊短板、促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創新產業、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的投融資體制,積極謀劃新的投資項目,引導鼓勵民間投資,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保持投資高速增長態勢。

??堅持消費推動,充分發揮汕頭消費能力旺盛的優勢,完善流通服務體系,探索消費新途徑,培育和發展智能、綠色、健康、安全等新的消費熱點,著力擴大居民消費,推進消費總量提升、結構升級。

??堅持外向帶動,促進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二)打造區域性交通航運中心。以現代化深水大港為依托,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疏港鐵路、幹線路網、交通樞紐中心為支撐,形成快速化、智能型立體交通網絡,建設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全力推進港口“頭號工程”建設。集中資源加快建設廣澳深水港,2017年前完成廣澳港區二期工程建設,力爭“十三五”期間啟動三期工程並部分建成投產。按照國際樞紐港定位完善汕頭港發展規劃,建設一批高標準、大噸位、專業化的泊位、碼頭和配套設施,預留港口建設用地。加強內河航道開發,積極發展公—鐵—水聯運、江海聯運、水—水中轉等多式聯運。深化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傢和地區的港口國際合作,增加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與重要港口締結友好合作關系,組建港口聯盟,推動海上物流大通道建設。加快“區港聯動”,推進廣澳港區與保稅區、濠江區融合發展,促進商業貿易、倉儲物流、港口運輸快速發展。

??構建綜合交通網絡。適度超前,突出重點,加快以高速公路、幹線公路、快速通道和鐵路為主體的路網建設,全面完成潮惠、揭惠、汕湛、潮汕環線高速公路和蘇埃通道、廣梅汕鐵路龍湖南至汕頭段增建二線及廈深鐵路聯絡線建設,加快規劃建設汕頭疏港鐵路、中心城區連通非中心城區的快速幹道,完成一批國省道、農村公路、老城區道路新增擴建和升級改造。謀劃市域軌道交通、粵東城際軌道、牛田洋快速通道等項目並力爭“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完成汕頭火車站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形成出行便捷、無縫換乘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

??(三)打造區域性科教創新中心。推進完善以市場化為導向、企業為主體,行業協會、企業聯盟、科研院所為依托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對外科技交流合作,促進區域內技術、信息、人才的高度聚集,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創新帶動作用,成為區域重要創新源頭。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項目審批、執行、評價相對分開、相互監督的運行機制,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建立金融資源與科技創新資源對接匹配的渠道和機制。健全技術創新的市場化導向和管理機制,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基本形成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全市主要創新指標爭取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跨入創新型城市行列。

??培育企業創新主體。重點推薦一批科技型企業進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爭取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00傢以上,在培企業200傢以上。實施知識產權助推產業提升工程,爭取到2020年全市國傢級、省級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總數達到50傢以上。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鼓勵民營資本創辦孵化器、加速器,打造“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區”完整孵化鏈條,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企業為主體引導全社會力量加大研發投入,實施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建設一批集研發設計、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等功能的高水平研發機構,到2020年總數達20傢以上,重點聚焦面向產業的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重大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加強國傢和省級質檢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高新區升級成為國傢級高新區,建成粵東科技創新引領示范區。推動專業鎮創新升級發展,形成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

??建設區域高等教育高地。大力支持汕頭大學改革發展,建設國際化高水平大學。加快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建設,努力建成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的標桿,向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謀劃建設有華僑特色的高等教育機構。結合粵東產業特點,加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四)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經營理念、管理方式以及新型業態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構建現代商貿物流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充分發揮“百載商埠”的優勢,有序推進現代商貿模式發展,構建以商業綜合體、特色街區為核心的現代商貿業集聚區。加快一批會展場館建設,積極申辦高水平、國際性大會,壯大會展經濟。

??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優化港口大通關環境,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設,完善以金融、信息支撐系統為重點的港口物流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實體港與無水港同步發展。依托廈深鐵路站點規劃建設高鐵經濟園區。加快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構築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打造一批國際性資源交易配置中心,建設一批區域性快遞分撥中心,重點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物聯網技術產業群,提升物流行業的業態和水平。

??發展新型貿易。培育跨境電商、展示貿易、融資租賃等新業態,加快建設進口商品直銷體驗中心等新型賣場,推進垂直電台中高級月子中心商平臺等新型載體建設,以潮人圈、東南亞為重點推動跨境電商做強做大。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著力引進華僑、潮商知名企業和國內外大型企業來汕設立總部、地區總部或具有研發、創意、運營和結算功能的職能型總部機構,發展行業協會、企業聯盟總部,加快推進珠港新城總部經濟園區建設。

??(五)打造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加快探索具有華僑特色的金融改革創新道路,著力打造面向全國、面向華僑的金融平臺,提升金融產業競爭力,形成輻射粵東、閩西南、贛東南,溝通東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積極“引金入汕”。依托華僑試驗區重點引進各類銀行、證券、保險、信托、風投、基金等金融產業。鼓勵港澳臺及境外金融機構以參股、設立機構等多種形式入駐汕頭。引導和支持民資加快進入金融領域,發起或參與新型金融機構。積極加強面向港澳臺、東南亞的金融交流合作。重點推進華僑城金融中心、國際金融廣場等項目建設,加快形成金融核心功能區。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新三板”服務中心、上市企業孵化基地、上市企業聯盟,加強對上市後備企業的分類培育輔導,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力爭各區(縣)都有一批競爭力較強的上市公司。力爭引入絲路基金,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滾動發展,推進成立境內外母基金管理公司。深化與國有大型金融企業戰略合作,爭取設立華僑投資基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投風險補償基金,引導支持社會資本設立創業投資基金。盡快推動“華僑板”升級為華僑股權交易中心(所),加快推進保稅金融、文化藝術交易中心等特色金融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立P2P等新興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平臺。

??推動金融創新發展。搶抓人民幣國際化機遇,支持各類金融機構開展以跨境人民幣業務為重點的金融創新合作。支持廣東華興銀行升級為全國性商業銀行,加快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步伐,增強競爭力。加快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的機制創新、產品和技術創新,著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建設創業金融科技服務中心,吸引各地創客集聚創業。

??(六)構建產業新體系。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空間佈局持續優化,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省的實施意見,大力實施“五個100”工程、“十百千”工程和重點產業行動,提升產業競爭力和集聚度。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北鬥導航和衛星遙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向規模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搶占產業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形成若幹現代服務業聚集區,不斷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支持企業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推動重點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實現“機器換人”。鼓勵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改造提升紡織服裝、工藝玩具、化工塑料、輕工裝備、食品醫藥等傳統優勢產業。轉變建築業發展方式,加速建築業現代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提高園區經濟集聚度。大力推行金融資本與土地資本、產業資本“三資融合”的產業園區發展模式。謀劃若幹國傢級園區,加快建設產業轉移園等省級園區,優化做強市級園區,鼓勵各區依托產業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園區,構建設施齊全、功能配套、佈局合理、特色突顯的產業園區。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業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培育生態農業、都市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農傢樂、鄉村遊等新業態,提升蔬菜水果、花卉園藝、禽畜種苗、水產養殖等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貫徹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進一步提升標準農田質量。紮實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推動海洋產業綜合發展。創新海洋資源開發管理方式,優化海洋經濟空間佈局,提升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環保、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新材料、郵輪遊艇等海洋新興產業,著力培育特色鮮明的海洋經濟。推動科技興海,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市,引領粵東海洋經濟重點發展區建設,建成廣東省生態海洋經濟示范區。

??培育壯大“互聯網+”新業態。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大數據產業,鞏固互聯網商貿優勢,鼓勵企業主動適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變化,改變生產流程,增強競爭力。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推進雲計算應用服務市場化,帶動服務外包等產業發展。

??(七)構建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體制機制。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破除一切不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能,打造陽光法治服務型政府。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市、區(縣)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去行政化。創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規范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行為。加快建立規范統一的網上辦事大廳,逐步開通企業法人專屬網頁和市民個人網頁,打造更為集約、開放、便民的新一代電子政務體系。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加大執法資源整合力度,建立事權相適、權責一致的市場監管模式,營造公平市場環境。深化價格體制改革,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幹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公共信用信息記錄,構建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建設。完善市場化交易機制,探索推進電力交易體制改革。

??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實行分類改革、監管、定責、考核。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重點支持一批有競爭力的國有企業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完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和企業薪酬分配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持股。

??促進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消除對民營企業的差別待遇和各類隱形壁壘,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支持優勢產業民營企業組建產業、科研、融資、市場等聯盟,抱團發展、做大做強,著力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集團。加強對民營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的指導和扶持。

??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建立事權和財政支出責任相適應的運行機制,加快構建科學的財政體制。積極創新財政資金籌集和管理方式,多渠道積極籌措資金,保障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完善財政收支預算管理,健全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績效。推進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加強政府性債務和轉移支付管理。

??四、堅持開放發展,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開放是汕頭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優勢,要把握國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以華僑試驗區和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為戰略平臺,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層次,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

??(一)加快華僑試驗區開發建設。主動融入國傢“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爭取將華僑創新產業城、華融華僑基金等納入國傢“一帶一路”規劃重大合作項目。加快完善華僑試驗區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及市政基礎設施,構建高效便捷、安全智能、綠色低碳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用好用足優惠政策,擴大政策受惠面,協調好試驗區與相關區(縣)的關系。對接國內外潮商網絡,吸納高端要素資源,著力推進總部園區、粵東物流新城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金融、商務會展、資源能源交易、文化創意、旅遊休閑、教育培訓、醫療服務、信息和海洋等產業,培育富有活力的都市產業體系。到2018年,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初顯,金融貿易服務功能顯著提升,與東南亞等國傢和地區的文化合作交流進一步加強;力爭“十三五”期末核心區形成雛形,基本形成珠港新城、東海岸新城、南濱新城三個主體功能片區。

??(二)加快規劃建設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依托汕頭大學和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科學規劃、分步推進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國際性區域創新中心。促進中以在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行業組織等不同層面開展經濟技術交流與應用合作,重點推進水處理、生物醫藥、通用航空、新材料、信息和農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建成國傢級創新中心、孵化基地、創業平臺。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積極對接轉化以色列、歐美科技創新成果;吸引國內外著名高校、大型企業和各種投資基金進入,建立聯合實驗室和聯合研究中心,形成創新技術孵化基地。依托牛田洋自然風光,配套建設復合型國際化的以色列風情居住區,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一體的綠色產業新城。

??(三)構築開放合作新格局。加強以東盟為重點的國際合作,將華僑試驗區打造成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前沿。落實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加快與歐洲國傢交流合作,打造中歐合作的中等城市樣本。深化與香港、澳門的緊密合作,落實CEPA有關協議,深化汕臺合作,建設南澳對臺產旅綜合基地。加強與珠三角、海西經濟區的對接,促進市場融合統一、資源要素自由流動。

??探索全方位開放的體制機制。以引僑聚僑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為重點,在華僑經濟文化合作、營商環境、通關制度、社會管理等方面大膽探索,建立符合廣大海外華僑華人意願和國際通行規則的跨境投資、貿易機制。在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國際貿易功能集成、口岸通關監管模式創新、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跨境人民幣業務、融資租賃等方面先行先試。充分利用華僑華人資源,爭取我國駐外使領館的支持,暢通“走出去”渠道,拓寬進出口企業融資渠道,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積極幫助和促進國內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提高招商引資和貿易水平。按照自貿區模式推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引導海內外資本投向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領域。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網絡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出口。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提高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能力。深化口岸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發展電子口岸,促進內外貿易的融合聯動。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以聯合投資等多種方式參與全球資源配置。

??拓展文化傳播交流渠道。實施“六大華僑文化建設工程”,推進“新僑回國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建設,爭取在華僑試驗區成立世界華裔青年論壇和世界華裔青年聯合會,打造國傢級對外文化交流平臺、華夏文化傳播教育基地和僑務工作基地。創建國際文化產品保稅中心,開展海上絲綢之路特色旅遊等領域的合作。

??五、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優化區域發展格局

??堅持協調發展理念,補齊短板,優化佈局,堅持區域統籌、城鄉一體、傳統與現代共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重,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全面協調發展新格局。

??(一)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鄉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多規融合”,完善“一核四組團”城市空間結構,推動中心城區優化、副中心提速、中心鎮集聚、美麗鄉村建設普遍開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圍繞“一灣兩岸”,完善功能,提升品質,提高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的中心城區首位度,打造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城市魅力的核心圈,建成粵東西北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的典范。繼續實施“北優、南拓、東擴、西聯”的擴容提質戰略,北部重點提升城市和產業品質,“優二進三”,建設宜居城市;南部加快推進濠江新城開發建設,打造海濱休閑商務高端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東部以東海岸新城為重點全面鋪開華僑試驗區建設;向西主動聯接潮州、揭陽,依托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高校的智力優勢和生態濕地優勢,建設集高新產業、現代服務業、國際濕地保護區於一體的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

??增強城市副中心承載能力。拉開城市構架,以分擔城市功能、承接人口轉移和集聚產業發展為重點,加快澄海、潮陽、潮南、南澳組團發展。科學定位區域功能和發展方向,推進一批產業新城、新商務集聚區建設,發展新型城市社區,優化生產生活佈局,提升產業水平和宜居程度。推進城市組團“串珠成鏈”,加快各組團之間的路網互聯互通,形成與中心城區功能互補、要素互享的有機整體。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落實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支持有條件的區(縣)申報新型城鎮化試點。選擇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中心鎮,以大帶小,以點帶面,形成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聯結城鄉的重要節點。根據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生態環境,突出專業分工和規模經營,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發展特色經濟,打造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遊名鎮。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幸福村居”建設,推進城鄉規劃、產業佈局、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組織建設“六個一體化”。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加快汕潮揭城市群建設。堅持統籌協調、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推進三市在交通、文化、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合作,規劃構建高效、立體、低碳的汕潮揭同城化交通網絡,推動城際軌道和快速路建設,打造“半小時生活圈”和“一小時經濟圈”。積極參與“汕潮揭臨港空鐵經濟合作區”,大力發展臨港產業,與兄弟城市錯位發展。共同整治江河流域污染,合作建設減災防災體系。

??(二)推動傳統保護與現代化建設協調發展。保護潮汕傳統文化載體,推動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傳統保護與現代化協調發展。

??在保護中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保護提升老城區,對具備歷史價值的建築等載體進行保護和開發,保育活化開埠歷史文化街區,台中產後照護介紹推動小公園片區改造。紮實推進“三舊”改造和危舊房改造,更加重視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的保護和活化工作。突出歷史人文、鄉土味道、潮汕特色,加強對名人遺跡、歷史建築、老街區、老宅院的保護工作。

??著力打造濱海宜居城市。拓寬改造一批市政道路,構築濱海景觀帶,擴大綠地濕地面積,建設美麗海灣,積極謀劃建設國傢級海洋公園。深化“綠滿傢園”“千村整治”活動,重點加快“城中村”環境整治,推進“綠道繞城”“活水環城”,促進城市凈化、亮化、綠化、美化。加快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水利防災減災工程,突出加強地下綜合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鞏固發展“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成果,擴大全市光纖覆蓋面,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水平,推進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基礎設施智能化、網絡安全長效化。完善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平臺,深化“汕頭政府在線”應用,完善政務外網覆蓋、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等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推動全市電子政務一體化建設。鼓勵華台中月子中心月子餐僑試驗區等區域率先構建智慧城市運行體系。

??(三)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強文化凝聚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使之成為人民群眾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增強國傢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主旋律和“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的新時期汕頭精神,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傢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著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重視對潮劇、潮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僑批等世界記憶遺產的研究、傳承和保護利用,推動汕頭加入“海絲申遺”城市行列,規劃南澳古沉船博物館,推出一批代表性強、影響力大的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建設一批城市文化地標,積極做好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廣工作。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保障機制,提高公共文化資源利用率和受益面。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探索送文化下鄉的有效機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文化精品工程,努力創作一批具有潮汕特色、時代特征、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學藝術作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支柱性產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創作、數字傳媒、動漫遊戲等產業,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群。打造文化產品出口和服務出口平臺,推動本土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走出去”。培育文化產品消費新領域,提高市場占有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謀劃建設新型體育場館、體育公園,舉辦更多高水平體育賽事,培育體育競賽、表演品牌。

??六、堅持綠色發展,著力建設美麗汕頭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汕頭的核心資源。堅持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加強資源能源集約循環利用,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好傢園。

??(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確定生態紅線,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積極開展排污權、碳排放權、水權交易試點。完善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制度,探索建立區域性碳交易市場。完善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健全污水、垃圾處理和排污收費制度。

??改革環保管理體制,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制度,完善跨區域環境污染治理和管控機制。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健全環境信息公佈制度。落實環境公益訴訟制度。鼓勵支持各區(縣)爭創國傢級生態文明示范區(縣)。

??(二)加大生態環保力度。嚴格落實生態控制線,開展新一輪綠化大行動,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森林和濕地、紅樹林保護管理,加快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爭創國傢森林城市。加強海島、海域生態保護和重點海灣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繼續開展百河千溝萬渠大整治,構建綠色和藍色生態屏障。積極推進公共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

??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大韓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力度,重點推進練江流域綜合整治,堅決淘汰高排放、高污染企業,加快重點江河流域內重污染企業清潔生產和定點基地建設,推進漂染等污染產業集聚到園區。加快污水收集處理、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底前,中心鎮和練江流域各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

??(三)大力推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強資源環境市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培養公民環境意識,樹立集約節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全力提高能效、水效。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力爭在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中走在前列。

??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推進城鄉土地生態利用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完善閑置土地處置、低效用地收購補償等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加快城鄉閑置低效用地的分類處置和收儲盤活。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

??積極推進節水型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力爭納入國傢試點。開展一批國際性合作研究項目,加強在水處理、節水農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高水體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共建人水和諧的水生態環境。

??(四)推動低碳循環發展。深入推進節能降耗,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確保完成節能減排指標。

??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推動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建設,對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進行循環化改造。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太陽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加快推進環保發電廠等項目建設。探索發展綠色金融,加強綠色低碳產品的推廣與應用,力爭推行碳普惠制試點。

??積極推行綠色交通,鼓勵低碳出行。實行公共交通優先,積極發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逐步普及節能環保型公交車,探索發展水上公共交通。積極支持、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控制汽車尾氣排放增長,逐步減少摩托車數量,逐步發展公共自行車交通。

??七、堅持共享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

??以增進民生福祉為重點,註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加快完善民生保障各項制度安排,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一)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將財政支出的70%以上用於民生投入,加強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均等化、全覆蓋。加快社會事業改革,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提高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轉移的能力。大力發展福利慈善事業,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和社會互助、志願服務活動,積極鼓勵見義勇為、自願獻血等公益行為。弘揚尊老愛幼、愛崗敬業、扶貧濟困等良好社會風尚。深入實施鄉賢反哺工程。

??(二)提高就業和收入水平。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努力實現更加充分就業和更高質量就業。進一步弘揚潮汕人善於創新創業的文化特質,激發全民創業熱情,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和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促進勞動者自主就業。加強高校、職校畢業生的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帶動青年就業創業。完善各類培訓平臺建設,構建社會化職業培訓網絡,提升農村勞動力、轉崗職工、退役士兵等不同類型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加強就業援助,幫助就業困難者就業。加強勞資糾紛預警和調處,依法保障職工基本權益,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區。

??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穩步調整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全面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指導機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大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

??(三)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對革命老區、山區的支持力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探索實行生態保護扶貧。因人因地施策,分類扶持貧困傢庭,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落實扶貧資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實施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貧困地區基礎公共服務和設施建設,因地制宜解決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用水用電、網絡通信等問題,提高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水平。推進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強化脫貧工作責任制,落實幹部駐村幫扶,加強脫貧工作責任考核。

??(四)健全城鄉居民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保擴面征繳工作長效機制,做到全民參保,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標準,完善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待遇調整機制。全面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落實國傢退休政策。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全面建設以居傢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覆蓋城鄉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鼓勵多方資源參與養老服務建設。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多渠道解決中低收入傢庭住房問題。做好婦女兒童和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

??(五)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堅持立德樹人、依法治教,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教育全過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到2018年,“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縣)”覆蓋率達到85%以上。

??堅持義務教育公益性,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讓群眾享受優質公立義務教育,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間差距,合理規劃學校佈局,解決結構性學位緊張問題。積極提供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加快發展農村幼兒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積極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調整優化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設置,推動建設龍頭學校和品牌專業,進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完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制度。完善資助方式,對經濟困難學生實現資助全覆蓋,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完善普通高中傢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

??加快建立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規范特色發展。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汕頭教育雲平臺,發展遠程教育。穩步推進教育領域開放合作,促進面向世界的教育合作交流。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城鄉教師交流。

??(六)推進健康汕頭建設。建設衛生強市。完善城鄉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一批醫院易地建設和改擴建的步伐,啟動一批新型醫療機構建設,加快專科醫院建設,促進醫療機構合理佈局,強化粵東醫療服務中心地位。深化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構建分級診療體系,全面加強區(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設備以及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社區衛生服務網底功能,形成城區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合理分工協作格局。加強疾病防控體系及能力建設,強化急性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加強藥品監管,保障用藥安全。

??大力發展社會辦醫,加快推進醫生多點執業。推行傢庭醫生服務模式,鼓勵醫生與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服務關系。理順醫療服務價格,破除以藥補醫,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堅持中西醫並重,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

??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全面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研判人口老齡化動態,做好老齡工作,挖掘利用人口紅利。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大力發展健康產業等新興生活服務業。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七)全面加強社會治理。推進平安汕頭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落實國傢人口基礎信息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相關實名登記制度,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增強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創新僑務管理機制,探索在華僑試驗區施行“僑務卡”制度。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完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點打擊涉黑惡、涉毒、涉“兩搶一盜”等突出犯罪活動。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落實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強化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加強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高對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網絡安全等事件的預警防控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八)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發揮各類傳感設備和識別技術的作用,完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著力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大力推進城區路網改造,加快重點路段和重要節點交通立體化工作,打通各類微循環道路,積極謀劃軌道交通建設。推進交通管理智能化建設,提高路網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汽車迅速增加帶來的城市管理壓力,著力解決打車難、停車難問題。建立城市基礎設施長效維護和財政資金保障機制,促進建管養協調發展,保障城市設施高效運營。加快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機制建設,著力增強預防和應對極端性災害能力,積極構建城市科技備災、災情評估、社區綜合防災和減災體系。持續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強化對城市管理頑癥的源頭治理,加快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垃圾分類回收、清潔直運和無害化處理。鞏固國傢衛生城市成果,打造清潔城市。

??八、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施“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依規治黨要求,不斷提高各級黨組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實現“十三五”目標任務凝聚強大合力、提供堅強保證。

??(一)完善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以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為著力點,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嚴格落實黨的各項規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守黨的紀律,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紮實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進一步增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力度,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

??與時俱進推進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觀念創新和制度創新,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推進新型智庫建設,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

??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註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幹部。切實做好優秀年輕幹部、女幹部、黨外幹部的培養選拔任用工作,進一步健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相關配套機制,完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落實幹部能上能下制度,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和渠道。

??保持“三嚴三實”常態化,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形成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進一步強化正風肅紀,嚴肅整治“為官不正不為”,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嚴格落實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紮實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加大對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以懲治腐敗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二)構築人才聚集高地。完善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體系,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深入實施“1+10”人才政策,進一步完善海內外人才工作網絡體系,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力爭納入廣東自貿區人才政策體系適用范圍。完善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單位引進、留住人才的機制。發揮科協等社會團體的作用,積極推進“海智計劃”汕頭工作基地建設,爭取入選國傢“海外人才離岸創業計劃”試點。發揮政府投入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引才計劃”“特支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人才引進計劃”和“名校大院引進計劃”,爭取在高層次人才及項目上取得新突破。

??(三)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發展。加快建設法治汕頭,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推進科學民主立法,健全重點立法與重點改革的有效銜接機制,用好特區立法權,提高立法質量,建立完善市場經濟、社會領域、文化保護、生態文明、農村土地等方面法規規章。加快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健全科學依法決策機制,探索推進綜合執法,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深化行政復議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打造陽光法治服務政府。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升“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服務質量,深化基層組織、部門、行業依法治理。依法維護在汕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合法權益。嚴格規范司法,推進司法公開,踐行司法為民,保證司法公正。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逐步實現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積極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四)團結凝聚全市人民發展合力。堅持黨委對人大、政協工作的領導,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權,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加強和改進各級黨委對群團工作的領導,堅持黨建帶工建、團建、婦建,強化黨組織對行業組織、村(社區)老人組等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和引導。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全面落實、穩步推進鎮(街道)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工作和“兩代表一委員”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做好僑務和統戰工作,積極發揮留學人員、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作用。著力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做好雙擁共建工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高度重視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

??大力培育社會新風,塑造汕頭人民勤勞儉樸、樂善好施、創新拼搏、艱苦創業的精神風貌。綜合運用各種載體和形式,加大正面形象宣傳力度,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和城市歸屬感。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萬眾台中月子中心價格一心,開拓創新,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為進一步推動廣東省大學生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廣東省委宣傳部、南方網決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中開展"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知識競賽"活動。

我要參加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rrow
arrow

    t6tpjhdf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